最近因緣際會,我幾乎每週都會遇到一位固定的小黃司機,他很年輕才三十左右,有個兩歲的小女兒,人很老實、健談。
他每次跟我見面,都會問一個跟人生有關的大問題,有時是他的人生,有時是他的小孩的人生:
#人生課題都是申論題
「妳覺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?」
「妳覺得有幾百萬,應該買偏遠地還是買市區房?」
「妳覺得小孩該體罰嗎?」
「妳覺得小孩該開始上英文課?」
更多時候,是他的事業規劃:
「妳覺得我應該改加入UBER嗎?」
「妳覺得我該換台大車增加客源嗎?」
「妳覺得疫情對之後經濟有什麼影響?」
「妳覺得運輸業這段時間該如何因應?」
「妳覺得東南亞的客人跟陸客,我應該開發那個市場?」
「包車跟散客,妳覺得怎樣會比較有收入?」
一開始我覺得很有趣,通常計程車司機聊政治或是自己的困境比較多,很少有需要乘客回答這麼大的人生申論題,40分鐘的路程,嚴然是一堂堂的思辯之旅。
#原來只是閒聊啊
後來,我慢慢發現,這些都只是閒聊的談資而已。
他說的那些外在困境,不是真的困境;他說的那些問題,原因始終在自己的「不作為」。
那些拋出來的問題,其實都是為了包住自己「每三個月要出國玩一個月」的事實,曾經因為健談懂外語而發展起來的包車行業,也因為隔一陣子就找不到人而流失;而說要換的大車或是升級加入UBER,也因為沒有存款而只是空想;那些A國旅客比B國高級的說法,不過就是不肯面對客戶流失的自我安慰。
#腳不動就只能停在原點
這十幾年來,寫信給我的學弟妹信件超過上百封,有些人撐過去了,有些人離開了,當然還有些人正在努力找尋出口。
其實大家的問題都一樣,都是「面對自我」的問題,真的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缺點並改進的,就能夠找出自己的路,說到底,人生解決的方式真的是非常簡單-「決定目標,然後前進」。
#訂一個坦然面對自己的目標
不管是護理或是人生的目標決擇,都請問問自己:
你30年後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?
願意為了什麼付出長達十年以上的努力?
你為此拼命到再多一點就會死掉的程度了嗎?
你已經了解該領域/環境/狀態的天花板了嗎?
這個領域/環境/狀態會觸及你的底線嗎?
這個領域/環境/狀態能夠讓你養活自己嗎?
這個領域/環境/狀態30年後一樣可以維持你想要生活嗎?
問問自己,到底要什麼?
#目標決定了請開始前進
人生問題何其多,答案始終不在外在,在你的內心,與其在原地打坐空想,何不真的動動你的腳?
走了啦!
#問一百次問題還是問題
#做一百次問題成為經驗